陸坡-電影動漫畫雜談

  • 首頁
  • 小說連載
  • 評論日常
  • 關於生活
  • 塗鴉
  • Manager Test
  • 首頁
  • 小說連載
  • 評論日常
  • 關於生活
  • 塗鴉
  • Manager Test

《我工作故我在》為了什麼而工作?

28/3/2024

評論

 
圖片
Working: What We Do All Day(2023)
從基層服務到跨海企業,每個人對工作的看法是什麼
你喜歡你的工作嗎?或是認為你的工作對社會或自己有所價值嗎?工作幾乎是每個人踏入社會後不得不面對的重要之事,不管是為了基本生計或是娛樂消費,但具體來說「工作」付出身體與腦力來勞動。
 
在當代中對自己或是社會意義是什麼,那些每天見面的商店服務人員、辦公室主管、管理整間公司或跨國企業,這些人對於自己的工作又會是怎麼看。
 
《我工作故我在》是一部以探討工作為主題的紀錄影集,它以現代社會的樣貌將影片分類成四個階段,從基層服務業與公司人員、到中層主管和小公司管理者、大公司老闆或總經理職務、一直到最後跨國企業或是多公司的總執行長等四個層面去探討工作對每個位階或階段的人的想法與看法,來想像未來人類的工作基礎,與可改善之處。
圖片
《我工作故我在》是什麼影集:
你喜歡工作嗎?只要這樣問感覺多數人反而都會疑惑有人會喜歡工作嗎?就算柔和一點詢問你滿意你現在的工作嗎?可能也會換來許多人表示自己工作遇到困境和不好的人事物。每個人對於工作的看法不同,有時候也隨著位階而對工作有不同感觸,例如最常聽到的就是一個工作換了職位就換了腦袋,意旨當升官以後曾經的想法就有所不同,這有利有弊,但是用地位決定一個工作的價值,是否會顯得太武斷一些。
 
階級與工作內容似乎決定我們在這社會上的價值,在保羅威利斯1977 年初版的經典著作《學做工》就引發各方領域學者的討論社會教育與勞動文化,而當時也再次重視其關於在20世紀後「階級複製」的狀況。
 
為什麼工人階級的小孩會複製父母只能得到工人階級的工作?喪失階級流動的可能性,除了資本主義的封閉結構,讓父母較優渥的群體可以在教育上拔得先驅,後者則是工人階級被資本社會誤導了自己的利益價值,典型的就是動腦職業比勞動職業更高等這點。

圖片
圖片
但通常時候擺脫這種階級僵化,不是我們一人之力可以撼動的,但是我們能做的是來了解在日常中我們自身的工作在社會經濟階層的狀況。紀錄片《我工作故我在》就差不多是一個簡單的當代工作概論與前導的影片功能。
 
這部紀錄影集將工作分為四個階段:基層服務、管理階層、公司營運長、跨國或多家企業執行長,隨著工作職掌的不同階段去看待在每個行業別和職位別的人面對自己一天工作有什麼看法與因進到的義務。
 
這部紀錄片其實參考改編美國史塔茲特克爾,在1974年出版的系列作品《工作:人們談論他們一整天的流程與感受》是與口述歷史學家和廣播電台合作的書籍,全部共九冊。整體內容除了各行各業的自白外,傳達的核心概念是:不同人在不同情況下工作的意義,顯示了每個工作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也會導致一個人對於一份工作的勞動是否感覺有意義。紀錄片《我工作故我在》就是以這方式,來看待現代21世紀的工作內容是否有更多不同於過去的概念。
圖片
圖片
《我工作故我在》分析與延伸:
這部紀錄片有趣的地方在於它將工作以負責單位量作為一個區分,從負責好自我的工作範疇,到管理一個小群體的組長與組館,後是管理一整間公司的的總經理或老闆,在來是多間公司、跨國企業的執行長底下可能有千人、萬人的工作決策者。以下會用不同階級的方式來分段敘述:

  • 服務業
雖然標題是服務業,但我覺得這是指不管白領、藍領、服務生的基層人員,也是最大的族群,從紀錄片裡可以看出這類的族群通常都較為年輕,並且出生於一般家庭或是有些狀況的家庭裡。

​影片裡有一些是單親媽媽、或是學歷並不高的女性從業員,他們擔憂的是關於生活的問題,甚至是照顧年事已高的家庭成員和孩子的教育,但同時有部分人也都有為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出投資,可以說在當代雖然賺錢顧三餐家庭很辛苦,但不少人還是懷抱想法做準備。
  • 中階
第二部紀錄片是以管理階層為主,通常這個階層會面臨兩難,一來是他們必須聽取底下管理人員的意見和抱怨,但又得當高層的傳遞通知的人員,同常會成為裡外不是人的夾心餅乾。
 
影片中可以看出許多中階主管最大的一點就是雖然可以維持家庭開銷,但同時也多了承諾與管理的情緒壓力,他只能反映底下人員的訊息給上面,但是完全不能保證事態是否能解決,而是否可以讓上下兩方平和溝通,其實這是管理階層最重要的課題。
  • 夢幻工作
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是這樣翻譯?但主要我認為這階段有兩個層面一來是我對這個工作已經得心應手,並可以知道如何處掌握公司所有狀況的高層、另一面就是我做的職業是我想要的,並且保持著熱誠。
 
這裡有一些藝術、創作性、甚至交談的職業在這部影片被討論,而這裡討論的點也開始有興趣與工作,還有對群體負責的狀況出現,當興趣變成工作後是否能保持熱誠,還有當我已經站在一個行業的高等管理職位,該怎麼統整底下所有部門。

  • 老大
當你已經是業界頂端,甚至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成為上市公司擁有股票,甚至行業橫跨多地區甚至不同國家,掌握幾千人、萬人的就業市場時,在這樣地位的工作的人往往被人稱羨,但同時也是要被時刻放大檢視。
 
影片最後的「老大」是指在高點擁有多間企業甚至掌握國家經濟者,而這裏不只是管理人員,而是需要一種社會責任,生為這樣高度的人,你的發言、行為、與對國際的認知都要比其他人更加謹慎與有一定的責任,這樣高度的人說錯一句話可能就會導致公關災難,是一種高風險且伴隨著高回報的頂上之人。但真的所有多間企業的老闆都是如此嗎?

《我工作故我在》值得一看嗎:
這部紀錄片雖然是以1974年出版的《工作:人們談論他們一整天的流程與感受》為主主軸改編,但裡面的工作許多都有貼進現代的職業,例如資訊產業、新創公司,或說服員等等,在書籍裡比較多都是藍領與勞工階級,而《我工作故我在》除了勞工以外也有討論管理層跟資方的視角,並且由前總統歐巴馬擔當主持。
 
裡面最主要貫穿四部片的其實是一家橫跨美國各州的長照機構,從上到下可以看出整間企業從底層照顧人員到執行長,每個人面臨的問題、擔憂與挑戰都有不大相同但又是命運共同體的地方。
 
我認為有趣的點是《我工作故我在》紀錄片用簡單的方式去分類且帶出每一次的主題,可以讓人很快的探討一個一個階層員工的差異點。但我覺得不妥的地方在於前總統歐巴馬的主持並沒有達到加分的效果,而且可以看出有一些採訪對象在這次紀錄片中會將將工作階層導向種族議題、男女議題等。並且不知道團隊是有意還是無意,在中產時候才漸漸白人跟其他人種增加,反而服務員的第一集都是以黑人女性為主軸,沒有其他人種的困境這點讓我覺得不太懂拍攝團隊的作法。

圖片
但我認為這部片子讓我思考到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為何現今父母要求孩子的工作和孩子們想做的工作會有價值觀的落差。以紀錄片中前三章的章節來看可以看出新一代比起父母輩更注重工作對於自身價值這件事,父母輩因為過去經歷過蕭條時代的經濟會追求更穩定薪資的職業,但對於現代新一輩則是追求自己對於社會的價值和興趣性,但這樣的追求和價值觀也導致家庭條件較好的孩子比較可以找到自身的價值而優於條件較低的孩子,總體來說《學做工》的階級複製到如今還是沒有任何改變。
 
穩定的工作技能與追求自我價值這兩方面其實都沒有什麼問題,問題是在如今的社會有時候變成一個工作價值偏差,網路常看到的戰文理組便是一點,但在追求經濟效益的通時,卻忘記有些工作總要有人去做,不然社會或生活是無法營運下去。
 
《我工作故我在》其實是以一個樂觀且正面的角度看待工作,只能說是相當初淺的表示到不同階段角色的任務,但很可惜的當一個出生就握有全部資源的人,是否能感同身受自己在現今社會必須扮演的角色,這點還只能打上大大的問號。

圖片

相關題材推薦(點圖觀看):
圖片
《量產型璃子》我就是平凡的很特別
圖片
賠上性命來工作《機器人夢遊症》
圖片
《我是動物標本師》死亡;重生
圖片
《裝幀人生》一本書籍封面的誕生
評論
    图片

    Author

    陸坡坡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作品
    《營長的除靈方法》
    《三三五日軍中手札》
    《七三七日同居手札》
    《少年仔》
    《軍中輔導》
    《黑貓與自行車》
    《父親的情色錄影帶》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歷史資訊

    月/年

    四月 2025
    三月 2025
    二月 2025
    一月 2025
    十二月 2024
    十一月 2024
    十月 2024
    九月 2024
    八月 2024
    七月 2024
    六月 2024
    五月 2024
    四月 2024
    三月 2024
    二月 2024
    一月 2024
    十二月 2023
    十一月 2023
    十月 2023
    九月 2023
    八月 2023
    七月 2023
    六月 2023
    五月 2023
    四月 2023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六月 2016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二月 2014

    RSS 訂閱

    電影回收桶
    Flag Counter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