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PO TALK ABOUT 陸坡-電影動漫畫雜談
  • 首頁
  • 小說連載
  • 評論日常
  • 關於生活
  • 塗鴉

淺談:以嘻哈電影論《中國有嘻哈》

31/7/2017

評論

 
Foto
Foto
中國有嘻哈?是嘻哈音樂還是一場娛樂大秀
如要說從美國流行而來,二十世紀代表的音樂和舞蹈風格之一,嘻哈絕對包含在其中不可缺,更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末黑人文化中具代表性的歷史一頁。而這種風格與街頭流行態度,有漸漸傳至亞洲,就算不認識嘻哈的婆婆媽媽也認得,那種穿著垮褲、運動鞋,將帽子反戴的街頭風尚吧?而這股風潮也逐漸吹向中國,中國的愛奇藝公司製作一檔以嘻哈為主題名為《中國有嘻哈》節目,不僅名星雲集,連節目成本都不手軟,炒起話題性。雖然受到一般觀眾喜愛,但許多亞洲國家或是歐美卻對這個中國嘻哈盛宴無感,到底是怎麼回事?本次就以電影、紀錄片與歷史、流行風格等元素來討論,為何《中國有嘻哈》並沒有造成更多Hip-hop玩家或歌手重視,反而引起部分饒舌歌手的反彈。
當談論美國當代嘻哈,首先要談的不是繞舌怎麼唱,或是衣服時尚等,得先從美國那對黑人與白人歷史開始談起。一九六三年,黑人民權運動者馬丁路德,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最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並在一九六五年的為了讓美國黑人擁有投票權,進行黑人遊行,最終促成美國總統在那年簽署通過《選舉權法》,當歧視與黑白分明的社會價值依然不是說變就變,而在種族歧視的環境下,這也直接影響黑人嘻哈音樂的風格與特色,直到今依舊如此。
 
我們可以隨手一抓近幾年的電影,都或多或少可以透露那些年黑人於美國的狀況,與社會狀態。以馬丁路德為主題的《築夢大道》、獲得各項影展好評的《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以及六零年代背景在《關鍵少數》中那群不凡的女性,更不用提《辛普森:美國製造》這部紀錄片了。諸多都可以讓我們了解在那黑人運動崛起,逐漸邁向種族平等關鍵的六零到九零年間,完完全全是可以了解整體嘻哈風格文化跟涵養的嘻哈歷史,而這也是之中重要的一環。
嘻哈是在一種極度爭議與混亂的美國黑人社會下誕生的孩子。毋庸置疑,這個孩子現在成為世界流行文化的主流之中。但嘻哈的成功並非無中生有,在紀錄片《嘻哈演化史》中記錄觀於嘻哈文化的崛起和先驅,透過專家訪談,了解整個嘻哈歌曲崛起的脈絡,而這點文化脈絡與嘻哈的本質剛好是《中國有嘻哈》這節目所缺乏的部分。

​而同樣韓國綜藝《Show Me The Money》也是如此,對於嘻哈這兩個節目只專注於嘻哈饒舌一點,卻忘了整個嘻哈的大方向。也許是因為現在嘻哈音樂最大的賣點就是如此吧?
 
嘻哈音樂基本是由三個元素構成的,除了我們最常聽見的「饒舌」之外;還有撥放不同歌曲,透過刷碟技巧形成各種風格的「唱片騎師」、和人聲口技也就是「BBOX」的元素。嘻哈的音樂風格和許多DJ與美國饒舌歌手,都指出當年影響自己的許多來自於藍調歌曲和迪斯可音樂,這些音樂陶冶也讓嘻哈音樂更加的多元和形成與流行歌曲不同的原創風格。
嘻哈音樂風格其實是有一派歷史韻涵之中,放歌、接歌、重製節奏等,都是騎師令人驚豔的一環,美國嘻哈音樂的先驅中的閃耀大師,就是一個如今在嘻哈圈內地位不搖的DJ。但不管是《中國有嘻哈》或是《Show Me The Money》明顯的都以「饒舌」來總括整個嘻哈,而有趣的是其實在饒舌之前,嘻哈文化的先驅和主要都是以「DJ」(唱片騎師)為整個音樂最主要的元素,而在後期才開始以饒舌貫穿,並且口技也是一門獨門的學問,不該單以饒舌論輸贏。
 
饒舌的出現,的確是嘻哈一個轉捩點。通常饒舌主要是以押韻歌詞和流暢配合節奏的的方式呈現。內容跟流暢度和表現都是一環。而有趣的一環是有時候現場厲害的饒舌歌手,唱片中饒舌的韻律並不出色,反而是現場的渲染力大於創作。而當今饒舌的技巧高超者可說是人才輩出,美國以外如同白人饒舌歌手阿姆、日本的Kohh等,而最後能夠分出高下的說穿了,還是觀於臨場反應、和自我腦袋的詞彙與自身文化內涵,是否能拼湊出代表自己的饒舌精神。

​而《中國有嘻哈》中的饒舌比賽固然,是一種讓中國嘻哈歌手可以同台較勁的節目,也對於自身的成長有所幫助,雖然評審選得不知所云,但當同好交流也可以激起不同的火花。但對於已經把「DJ」與「BBOX」海放的節目,應該專精於Rap上頭,但事實上《中國有嘻哈》的饒舌缺少了幾項嘻哈歌曲中或缺不少的元素,讓人覺得這個節目說是「嘻哈」,卻總覺得它「嘻哈」不起來?這也是為何嘻哈圈內有些歌手和音樂人並不在乎這場中國嘻哈盛會。
《中國有嘻哈》的饒舌說實在是以派對饒舌為主,也就是讓人可以隨著旋律舞動,享受快樂與生活類形的饒舌。但如果有聽過或喜歡饒舌歌曲的老聽眾,都知道在美國的嘻哈音樂除了派對以外,通常還會跟其他不能上檯面的東西掛勾一體:毒品、幫派、反社會。這些風格都對於嘻哈的影響有深遠的一環,而這也是《中國有嘻哈》永遠不可能去踩到的線,永遠的派對嘻哈,少了黑暗與對社會的批判,這樣的嘻哈音樂在當代來說如同被閹割一般。
 
嘻哈歌詞的聳動,相信許許多多的樂迷都見識過,經典的如同被翻拍成電影,道出美國饒舌音樂天團N.W.A的成軍到解散歷史的《衝出康普頓》,一曲《Fuck Tha Police》如今依然是經典。在亞洲華人市場中,台灣也有像是大支這樣的饒舌歌手,以臺灣歷史和政治議題為饒舌歌曲。這跟後期的嘻哈對於政府批判,將社會底層的人無法訴說的話語,轉化成一句句用歌聲武裝的砲火,是一種嘻哈樂曲為何能不斷受到人歡迎的一環,也成為一種音樂的社會運動。
在美國舉凡像是《紐約嘻哈之王》和《布朗克斯:街頭少年音樂夢》等電影,都可以讓觀眾了解為何美國饒舌歌曲會不斷出現毒品槍械和黑幫,因為這就是當時的日常,一曲《Fuck Tha Police》為何出現?正是黑人和底層社會人士對於警察權威至上,和不公社會的怒吼。但中國的饒舌歌手無法去碰觸這塊政府底線,《中國有嘻哈》有就留於檯面上的派對嘻哈歌曲,甚至以「有free style嗎?」這句話沒來由的串紅,拉掉批判與生活詮釋的嘻哈歌曲,就跟不苦的咖啡一樣無了韻味。
 
這也是公開節目的困境,因為嘻哈音樂本來就有著地下音樂的元素,不管是黑幫介入,饒舌歌手為了自保而創作的幫派歌曲,或是本身就是幫派份子的歌手。但也並非所有的饒舌歌手都有勇氣去踩底線,但卻可以唱出他的生活態度。這是現今許多饒舌歌手的曲風走向,以自身的生活經驗透過饒舌,如中國曾經就有紀錄片《屌人》以家鄉昆明話演唱嘻哈歌曲,又如同台灣饒舌歌手喜歡用台灣話Rap,而讓嘻哈歌曲更家的當地化,而走出不同於黑人音樂的風格。
嘻哈的歌詞押韻固然重要,但更多是在於「內容」和「批判性」。《中國有嘻哈》將比賽的勝負很大一部分放在押韻上頭,其實是一種偏頗的決定,韻角是饒舌是技巧跟詞句的投入,但主要還是在於人對於歌詞意義的共鳴點。但節目效果或是能讓觀眾好懂,這可能是《中國有嘻哈》的考量之一。就如同之前的英語饒舌的多寡,如果這節目是以世界為觀眾群當然沒問題,但如果是考慮市場以中國民眾為走向,的確做出英文太多的決定,是一個考量。
 
《Show Me The Money》的饒舌可以對社會做出批判,但《中國有嘻哈》很明顯跨出派對音樂的框架有所難度,無法完全展現嘻哈所有的魅力,像是看了閹割版的血腥影集,開始時新鮮,後半段卻會開始讓人無趣。除了排場效果,要展現嘻哈的魅力必須從文化是看整體的嘻哈。中國有嘻哈,在中國的嘻哈是什麼樣模,台其他國家的文化與嘻哈又會有什麼新火花,才是真正的地方嘻哈。而不是比誰的壓韻多、排場大、抄著美國黑人那一套搬到中國地方……
文後附註:
如果有稍微關注或是對於嘻哈文化有些了解的人,最近可能會看到台灣饒舌歌手轉貼PTT-淺談:以嘻哈電影論《中國有嘻哈》-這篇文章
 
而我是這篇文章的原作者,想說一下為什麼會寫這篇文章本身自己雖然有時候會聽嘻哈饒舌,而且流行歌曲也聽過不少,但是對於嘻哈文化並不是特別專驚,大概就是一個知道有饒舌歌手阿姆,還有一些很芭樂的饒舌歌曲那種程度的聽眾。
  
而這篇文章是怎麼出來的,其實我一開始只是想介紹《嘻哈演化史》這部紀錄片,而為了補足裡面角色的故事和嘻哈元素,而看了更多關於嘻哈的紀錄片和電影,而除了歌曲以外也看了街舞和時尚等等嘻哈相關的紀錄片。
 
而中間不只有美國,也看了像是中國昆明話的饒舌紀錄片《屌人》,台灣嘻哈紀錄片《回到當初》,原住民母語饒舌《阿美嘻哈》等等,而這時候有一次我去剪髮的時候,剪髮師跟我閒聊突然問起:你有沒有看《中國有嘻哈》?
  
之前我只聽說過中國要開一個嘻哈節目,對此完全沒有概念。但卻抱著也許可以看看,而其結果就是這篇文章的出現,主要是《中國有嘻哈》讓我看到華人在饒舌拿捏說唱姿體都不亞於國外,但是跟之前我所蒐集的資料看的影片卻有很大的差異,我開始回過頭去思考,什麼是嘻哈精神?而這股美國黑人不可或缺的文化到底與現在的《中國有嘻哈》差異到底是什麼?到底是什麼讓我在看這節目覺得"好像哪裡有說不上來的怪?"
 

如果以一個碩士畢業又寫過論文的人來講,這篇文章連初探都不及格,像是沒有明確記載人名和作品時間,只用文本分析卻是主觀的描述,甚至沒有付上參考書目,也無總節。所以頂多只是偏隨筆的程度文章
  
但是因為接觸了,我寫出來的用意並不是要貶低《中國有嘻哈》,而是說出《中國有嘻哈》這節目的不足和對於嘻哈這個詞彙的不精準性。整體來講《中國有嘻哈》在我感想是《繞舌韻角多》這樣的節目性質
 
而同時也敘述一些嘻哈比較多關於歷史和核心的價值。誰一開始接觸嘻哈不是抱著:幹!這超屌,老子就是要說到你跪著看我!這種略為中二的感覺,而開始一段嘻哈之程?但在耍帥之餘和基礎打底之後,嘻哈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我的饒舌,我的口袋唱盤,老子的地板舞,難道只是為帥而帥那樣無深度可言嗎?
  
派對嘻哈有他存在的理由,但我們不可能每天老子有錢跟隔壁壞鄰居美眉到秘密基地來段嘻哈庄腳情,終究得穿過十字路口走回家接受白天自由,夜晚寂寞的事實。終究嘻哈還是得以旋律描述我們的土地,政治和生活。
  
而當《中國有嘻哈》中那歡樂的聲光效果結束之後,別忘記饒舌從來就事發自內心的單純,需要一個節奏,手握麥克風,然後找一個可以共鳴你嘻哈的聽眾,這才是該篇文章所要敘述之處。
評論
    圖片

    Author

    陸坡坡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作品
    《營長的除靈方法》
    《三三五日軍中手札》
    《七三七日同居手札》
    《少年仔》
    《軍中輔導》
    《黑貓與自行車》
    《父親的情色錄影帶》


    搜尋站內電影與書籍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電影回收桶
    Flag Counter

    Archives

    十二月 2022
    七月 2022
    一月 2022
    七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月 2020
    一月 2020
    十月 2019
    七月 2019
    四月 2019
    一月 2019
    九月 2018
    四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三月 2017
    一月 2017
    八月 2016
    十一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四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六月 2014
    二月 2014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小說連載
  • 評論日常
  • 關於生活
  • 塗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