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源與逝去,萬物之靈不過是滄海一粒的複製品 電影原名:海獣の子供 宮崎駿於1997《魔法公主》講述一場人類與森林神祇多方衝突的故事,有許多影評和觀眾認為這是宮崎駿試著藉由創作訴說人類應試著與世間的萬物共存,保留共同利益。而在2019年新海誠的《天氣之子》則是以晴天女孩與不停的大雨以戀愛劇帶出氣候變遷等深度問題。 同樣在2019年上映的《海獸之子》則給了既看到世界的寬闊又感到世間渺小的雙重視野,在畫面音樂上感受等級絲毫不輸宮崎駿與新海誠的同級作品。故事敘述中學生琉花到父親工作的水族館發現了由儒艮養大的神秘少年「海」,與在海邊阿海的哥哥「空」,而這兩個人似乎能接收到來自大海的訊息。琉花在兩兄弟的引導下一步步進入那大海的未知宇宙。 由原作漫畫翻拍成電影的《海獸之子》在整體上畫面音樂都算是2019動畫電影的上乘之作,整體風格除了展現大海變化無常與宇宙之音,海底生物和海流與週遭海濱城鎮的描繪更是讓人印象深刻,並且在虛實轉換之間給觀眾留下相當衝擊的印象。 唯一可惜的點就是這部作品塑造出的科幻、哲理;人與物、自然生命在整個宇宙運行的共同哲學上較為困難,雖然動畫已經透過簡化與吸收再現原作的重點,但很可惜的是太多藝術性與哲學思考在這部動畫中,會讓習慣休閒娛樂的觀影者對這部作品敬而遠之。 《海獸之子》的原作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算在台灣就算是宅圈也相當冷門的一位作者,許多人第一次認識是她的半自傳作品《小森食光》,但其實五十嵐大介不只是美術繪畫科系出身,也與多位鬼才漫畫家如:古屋兔丸、冬目景、龜田源五郎等人同為校友。 甚至以《蟲師》成名的漫畫家漆原友紀在接收訪談時也說過自己受到五十嵐大介的作品影響很深,在短篇漫畫《水域》中雖然題材略為不同,但可以看出一些《海獸之子》的影子,在作畫的筆觸和構圖分鏡也有許多較為類似之處。
動畫中多次以「祭典快來了!」這樣的說法來說名關於海洋生物的意象,其最後的結果可以說是《海獸之子》中想表達關於生命的開始與逝去,兩名少年與女孩琉花可以說摸到大海生命的尾巴,並完整的體驗過一個生命於世的偉大過程。 但如同日本動畫評論者給予這部電影的綜合評價:「雖然在畫面音樂表現和改編接近完美,但也因為原作中太過自我中心的哲學理論和精神可說是相當不輕切,且對於第一次接觸的觀眾幾乎不知所云。」 《海獸之子》展現出一場海洋與生命,不管是與人或是海洋生物來說,生活於星球上的生活圈息息相關這點永不改變,萬物各自的「環世界」是緊扣相連,如同牽一髮動全身,海洋宇宙的奧秘如同人類一樣看不穿,因為人本身也是如同億萬星空般,無法知曉存於世上的「謎」。 相關題材推薦(點圖觀看):
|
Author陸坡坡 歷史資訊
月/年
十一月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