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PO ALL COMMENT 陸坡-電影動漫雜談
  • 首頁
  • 小說連載
  • 評論日常
  • 關於生活
  • 塗鴉

《我在快打求旋風》電競這條路怎麼走?

5/10/2017

評論

 
圖片
圖片
打電動也是人生,格鬥電競選手的告白
受到電玩影響極深的台灣,在最近幾年只要有接觸到電玩的人,無疑都聽過「電子競技」這類遊戲界的大賽事。隨著台灣的電競選手不斷地提升自我的能力,達到國際水平,贏得大賽名次,也開始翻轉台灣老一輩說的「打電動沒前途」這個觀念,成為一位電競選手似乎也成為愛打電動的玩家和新興行業,另一種人生的選擇。但電競選手真的那麼容易嗎?以格鬥遊戲電競選手為主軸的電玩紀錄片《我在快打求旋風》中,赤裸地揭開關於全球知名格鬥遊戲《快打旋風IV》日台法三國選手電境人生的告白,更訪談到傳奇格鬥遊戲選手「梅原大吾」,走上電競選手這條路,到底是條不歸路還是一種興趣到工作的延伸呢?
電子競技其實並非當今幾年的事情,在美國一九七二年電子遊戲《太空大戰》應該是最早的電競比賽項目。而這當時只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理工科學生和同學之間有趣的小遊戲而已。而在一九八一年在遊戲史上舉足輕重地位的雅達利公司,舉辦了自家遊戲的競賽,首屆賽事就有超過萬人的參加紀錄,在當時資訊發展還不快速的年代,很難想像有數以萬計遊戲迷,遠渡重洋的來參加一場遊戲賽事,這股電境熱潮一直到今不但沒有消退,還有越來越壯大的趨勢。
 
台灣其實也在二零零八年的時候就由電視媒體和多家遊戲代理商與公司合作成立「台灣電子競技聯盟」,知名的「電競狼、樂點熊、華義SPIDER」等多個團隊選手都於該聯盟接受業界的培養與扶持,這點與歐美較為類似,而韓國與中國政府則是選擇直接由國家投入電競項目中,必且以國際運動賽事的規格培育電競選手,比較微妙的是日本雖然有日本電競聯盟也培育電競選手,但國內卻普遍流行休閒型遊戲,對競技遊戲興致不高,獨愛於格鬥遊戲賽事。
《我在快打求旋風》是一個以電競選手日常訪談和遊戲賽事的實況兩者為主軸的紀錄電影,揭開以往大眾對一位將「打電動」成為職業的電競專業人士的職業面紗,訪談多位以《快打旋風IV》遊戲賽事的經典選手,其中又以日本選手精英玩家兼格鬥遊戲教練的百地祐輔;快打旋風世界的傳奇選手梅原大吾兩人為影片中的主軸,現實的透漏一位電競選手在實際的日本社會中生存的不容易,和短暫的職業生命周期。當興趣成了職業,它就不能只是玩玩而已。
 
而這部紀錄片也道出生在日本成為一位職業的電子競技選手,除了要面對沒有得名與拿不到獎金的經濟壓力外,社會給予的精神壓力更是沉重,如被格鬥電玩圈內譽為如同神人一般的梅原大吾就跟紀錄片導演透漏:儘管他的比賽成績優越,但是周遭的人從未認同,在日本社會中以打遊戲為業,基本就是一種不務正業,偷懶的表現,每次在遊戲中取得越高的成就時,自己的自尊和處境就更加難堪,並對於他們的專業和執著的東西嗤之以鼻。
這也是這部記錄電影的出發點之一,在亞洲社會裡多半將電玩視為「工作外的消遣」,對於這些沒有接觸過或不了解的人,只因為自我匱乏狹隘的認知,嘲笑將電玩視為生活和生命一部分的玩家,希望可以透過影片中看見他們如此的熱情和努力。裡面有提到關於歐美的職業選手,如法國選手魯夫,就同時有著設計公司職務和電競選手的雙重身分,而它的設計公司有興於接受他的選手身分,而願意讓他請長假專心於賽事。美國更有電競玩手透過薪資和獎金買下豪宅。
 
每次對戰,六十分之一秒的誤差就決定了這場勝負!輸贏就決定你在電競史上是否留下名號,如同以「根性」著稱的電競選手百地祐輔,雖然得到最高榮譽,但名聲卻少為人知,而他自己也知道比起傳奇性的格鬥奇人梅原大吾,自己缺乏著那種讓人為之一亮的「歷史性戰役」,甚至也缺少著領導者魅力,而梅原大吾也對於自己曾經得過無數格鬥大賽的殊榮,在後起新秀的追趕下與社會的不認同雙面壓力中,找到屬於自己能去面對的方式。
就像是一般的工作一樣,沒有工作是不用吃苦就可以得到成果,即使以電玩遊戲為職業,還是有著業界甘苦談,其中《我在快打求旋風》紀錄片裡也訪談了台灣的電競玩家向玉麟(GamerBee),有談論到他的成長背景和接觸電玩的經歷。雖然台灣電競選手在近期幾場賽事中都有著不錯的表現,但環境對於電競比賽資源匱乏,還得忍受酸民對比賽失利的炮火,台灣社會對於電競選手如同我們的運動選手一樣,得名就是台灣之光,無名則是落井下石。
 
不管是電競選手或是遊戲獨立工作室,這些在二十世紀後才開始嶄露頭角的新興職業,我們不應該以偏見歧視的眼光看待別人努力與認真的成果,如果歐美可以認同電競選手職業的正當性,並且視遊戲比賽一場攸關選手的神聖賽事,台灣或亞洲國家應當也可以給予我們的職業選受該有的職業尊重,這是改變遊戲從「打電動沒前途」或「工作外的消遣」的開端,當我們的社會多數人可以不在歧視於電玩為生活與人生一部分時,遊戲圈才有更多,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評論
    图片

    Author

    陸坡坡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作品
    《營長的除靈方法》
    《三三五日軍中手札》
    《七三七日同居手札》
    《少年仔》
    《軍中輔導》
    《黑貓與自行車》
    《父親的情色錄影帶》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歷史資訊

    月/年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六月 2016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二月 2014

    RSS 訂閱

    電影回收桶
    Flag Counter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小說連載
  • 評論日常
  • 關於生活
  • 塗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