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瘋狂就等死,那跟隨節拍舞動的青春呢騷 電影原名:Beats 夜店文化在二十世紀中後開始盛行,在世界脫離一次二次戰爭後急需一個放縱自我的空間,但隨即帶來的是經濟快速膨脹蕭條的迷茫,少年少女對於未來與青春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和自我主張,於音樂也是。 《地下狂熱趴》是一部蘇格蘭小鎮上兩名家庭各異的少年,一起闖進個秘密的地下社會,在當時被禁止的音樂狂歡派對上跟著重節拍的節奏搖擺,感受酒精與娛樂用藥放縱揮霍一日的夜晚。青春男女的騷動在90年代裡,重節拍的銳舞派對還被視為違法、毒蟲與犯罪溫床的時代中,兩位好友一夕間相互看著彼此長大的青春紀行,在節拍的世界中眼前的一切是彩色的,仿佛從無趣的日常中跳脫而出,等一晚瘋過後;明早我們獨立面對那混帳的現實濫觴。 從過去七零年的迷幻世電子音樂初出茅廬到如今成為各大夜店與人們日常休息日放鬆的一種選擇。而當時英國盛行的反覆重節拍銳舞文化與嬉皮風潮的態度價值觀,席捲著當時青少年內心那嚮往與跳脫煩躁與乏味的充滿不公益的社會結構。 在音樂節奏下:無階級、無族群、無限制、打破階級隔閡基本是「RAVE」的理念而這種無法管理的新一代觀點讓保守的政府派系感到恐懼,甚至在當時各種藥物濫用與地下社會文化低齡化的興起,讓1994年英國政府公布施行「刑事司法與公共秩序法案」一個針對「銳舞」所定制出的歧視惡法。 電影背景架構於這個惡法的時代,追求地下次文化的新一代年輕族群,抱持著自我對自由的嚮往和反逆政府不合理的權威規範而透過音樂和行動來反動,直到今天年輕人用音樂與派對來宣養自我觀點這點依舊是存在著。 《地下狂熱趴》的故事是導演成長的年代也是他對於當時沒有話語權的自我和其他經歷過相同時代的成長者共有的共鳴,從主角們的個人成長到叛逆的青春,還有男女迷茫的情愫與兄弟之間那若即若離的情感糾結。 在故事中兩個主要角色的經歷是一個青少年跨出舒適圈第一次自身去犯險與對抗,去違抗世界順重自我宣洩出年少輕狂的內心渴望。電影裡用了黑白畫面去詮釋只有在藥物迷幻下跟隨音樂時透出了色彩,在暫時遠離那現實時也許才能看見那剎那的世界帶有色彩的樣模。 從地下電台到廢墟還有年輕的嬉皮街頭打扮與藥物使用的文化中,對比著警察整齊的制服和那奉命行事上對下的命令態度,在電影中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而同時因為黑白電影的呈現使整體觀感帶給觀眾有回憶過往的感覺,由其在銳舞開始時,高反差的黑白畫面有著相當不錯的視覺效果。 少年在成熟之於的一場現代冒險,大概是《地下狂熱趴》中最重要的主軸,尤其在彼此之間那想說卻說不出口有點彆扭的青春兄弟情感中的描述在本片裡非常的不錯,就連次文化與不受主流接受族群的詮釋上也可以看見在細節部分透露的用心。 雖說地下活動難免跟藥物和不法之徒扯上關係,但是《地下狂熱趴》想透露的不是「歹路不可走」或是「回到光明處」這樣的意圖,反而是青少年透過一次非法的地下派對中,彼此更加深自己往後的道路還有兩人之間那可以受到考驗的兄弟情誼。 如今廣泛運用在各種音樂風格和派對的重節拍音樂,還有各式各樣活動與主題可以讓扭動身軀的音樂季時,可說如今銳舞文化的概念就算在1990年代在電子音樂史中名義上夭折,但精神卻由後續者傳遞了下來,因透過音樂銳舞的精神在於:PLUR。 也是「和平、愛、團結和尊重」四個字的開頭縮寫,也可說精神延續了嬉皮文化。銳舞派對就是一個尋求愛與尊重彼此解放的派對世界。而利用這點製造對立與醜化的黑白兩道,才是迫害一個次文化與世界重大的文明病徵。 相關題材推薦(點圖觀看): |
Author陸坡坡 歷史資訊
月/年
六月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