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PO ALL COMMENT 陸坡-電影動漫雜談
  • 首頁
  • 小說連載
  • 評論日常
  • 關於生活
  • 塗鴉

《約翰韋恩葛西訪談錄》小丑殺手

5/5/2022

評論

 
圖片
Conversations with a Killer: The John Wayne Gacy Tapes(2022)
心與惡的距離,惡意只在一念間
在恐怖片裡有許多元素,而過去馬戲團的小丑因為厚重的妝容跟發笑的表演,雖帶來歡笑但也讓部分人們有著「恐怖谷效應」社會心理學家麥安德魯曾在研究發表過:小丑讓人無法判斷真實情感而引發人們恐懼。然而在美國社會有一個人將小丑的恐懼推到高點,那就是人稱小丑殺手的約翰韋恩葛西。
 
犯罪紀錄影集《約翰韋恩葛西訪談錄》談論這位姦殺33人的罪犯,並將屍體埋藏在自家房下的殺人犯的自白與實際新聞畫面,和僥倖逃過殺害的被害者跟受害人家屬,和當時實際參與案件人員的訪談完整整起案件偵破始末。但透過錄音檔許多人反而對約翰韋恩葛西的變態心理更加匪夷所思。
圖片
圖片
《約翰韋恩葛西訪談錄》是什麼影集?
台灣最近上演勾惡小丑與黑幫網紅的黑道實況主大戰,勾惡小丑的真實面貌也被人挖掘出來。在反派人物電影《小丑》的爆紅,讓人看見人性從善轉向惡往往取決於社會與自身的心理變化的轉變,往往變成從反社會噢與世界格格不入,變成一位實質報復社會和虐殺生命的連環殺人犯,有時往往只在剎那間。
 
根據精神病學家海倫摩里森的研究,連環殺人犯往往沒有什麼共通的心理特徵或家世背景,在許多連環殺手中所有的教育水平、家庭社會和宗教背景都不同,有時候也有可能是感情和自我人格特質。可以說目前仍然無法準確歸納出怎麼樣的人是連環殺人犯。
圖片
雖然連環殺人犯無法被歸納,但是動機和作案手法卻被研究,研究指出大部分連環殺手的殺人模式都非常固定,這也往往比較能從這裡側寫出連環殺手的特質。在《約翰韋恩葛西訪談錄》就可以從受害者的描述和兇案現場的畫面證實這點,但雖連環殺手的殺人手法往往是固定的,但更艱難的往往是他們的動機,到底是什麼促使他們不停殺人?
 
《約翰韋恩葛西訪談錄》這部因為罪犯約翰韋恩葛西過去常常扮演小丑,在社區上熱心公益故有了「小丑殺手」的名號。這部犯罪紀錄影集試著從口白跟犯罪者的律師訪談還有一些蛛絲馬跡,還原一些關於約翰韋恩葛西的心理,還有動機,並且讓觀眾更知道這個犯罪者過去與犯案過程,而將只是新聞上的兇手變得更加立體讓人戰慄。
圖片
圖片
《約翰韋恩葛西訪談錄》探討、分析與延伸:
這部關於約翰韋恩葛西的影集某方面符合連環殺手研究中:連環殺手的童年有受虐經驗以及生活壓抑,與麥克唐納症狀很像,同時也在影集中有表現出約翰韋恩葛西的自戀型人格疾患,缺乏同理他人與過度誇大自我的重要性,這些特徵在之後研究為何殘害那些男孩有一些可以深入探討的點。
 
影集採取時間線跳躍的部分,通常是提起一個事件就會跳躍到過去的年代去完整事發經過,之後在從訪談中抽絲剝繭。《約翰韋恩葛西訪談錄》中最多是以受害者的失蹤為時間線跳躍,在被逮捕後也以約翰韋恩葛西的各種舉動作為跳躍的時間點。這有好有壞,壞處是很難線性去了解案件,好處是整個事件帶出的了約翰韋恩葛西這個人的性格與背景。
圖片
圖片
這部紀錄影集,首度公開當時約翰韋恩葛西自白60小時錄音檔的片段,也讓人可以真正接觸到連環殺手的扭曲心理。在裡面除了探討葛西本身,同時也討論多方面的議題,像是葛西為何可以長時間逃脫謀殺嫌疑?和為何這些男孩會讓葛西有機會下手,之中也牽扯到權力不對等、該年代同性戀者的處境、還有關於性衝動性虐待和關於性向認同。
 
影集中也有探討關於約翰韋恩葛西在第一次入獄時表現良好,與再次回歸正常生活時候,積極融入社區參與活動等,也有當時獄友的證詞,他其實就像是正常人,這可能是葛西在連環殺手的另外一個面相。對於這點影集中也就約翰韋恩葛西的精神狀況來判定他是否是有精神疾病?這攸關他是面臨無期徒刑還是死刑,這點也透過約翰韋恩葛西的辯護律師的訪談來說明。
圖片
圖片
《約翰韋恩葛西訪談錄》值得一看嗎?
整體來說我覺得這部《約翰韋恩葛西訪談錄》不是著重在小丑殺手這點,並且公開這案件更多細節和獨家訪談這點,可以讓人對約翰韋恩葛西連環殺手的背景和心理人格特質有更多了解,進而看見社會與殺人魔的相互影響。
 
在某方面葛西符合連環殺人犯都有一個悲慘童年的設定,但同時在性向的探討上,我覺得約翰韋恩葛西比起同性戀傾向更有種戀童癖與窒息式性愛的癖好,並且有著某種控制欲望,和極度需要認同。就某方面與他童年的遭遇串聯起來其實並沒有不好理解。
圖片
但就像是事情有時候不會自己變好,你不去管它便會越來越糟。約翰韋恩葛西的變態心理也許並不是一開始出現,而是關於不斷的挫折、叛逆與極度需要他人稱讚和自我合理化、誇大功勳獲得成果,演變到最後將糜爛駭人的慾望展現出來的結果,在某方面社會環境只是催化,更多是他把自己變成了展現慾望的惡魔。
 
許多當年被約翰韋恩葛西殺害的男孩透過DNA技術逐漸找到身分,很多都是支身離家的弱勢,或是性向與生活有麻煩而成為被下手的目標。約翰韋恩葛西比起是一個雙性戀者,我覺得更多它呈現的是一種上對下操弄能左右人生死的快感之中,當握有權力後貪戀於此的亢奮,性侵只是表面化更可怕的是對於他人之死用來愉悅的快感。
圖片

相關題材推薦(點圖觀看):
圖片
《自白殺手》殺人數破百的連環殺手
圖片
《未解之謎》無法解開的美國懸案
圖片
《警探辦案實錄》美國警方辦案實錄
圖片
《網路緝凶》私刑真會帶來正義嗎?
評論
    图片

    Author

    陸坡坡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作品
    《營長的除靈方法》
    《三三五日軍中手札》
    《七三七日同居手札》
    《少年仔》
    《軍中輔導》
    《黑貓與自行車》
    《父親的情色錄影帶》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歷史資訊

    月/年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六月 2016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二月 2014

    RSS 訂閱

    電影回收桶
    Flag Counter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小說連載
  • 評論日常
  • 關於生活
  • 塗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