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攝影家的未來,細江英公自傳三部曲 書籍原名:人間写真家˙細江英公の自传三部作 攝影,從十九世紀初開始出現的嶄新技術,至今有快接近200年的歷史,而在日本攝影術也透過江戶的「蘭學」傳入,少說也有近150年藉由西方研究學者在日本當地使用,留下紀錄照片。一開始照相是對於寫實和事件的紀錄,在戰後漸漸於日本有藝術表現的分嶺,其一重要的攝影家細江英公可說是享譽日本、歐美等地國際級的攝影家,也是二戰後在日開創新現代攝影先驅者。 《人間寫真家˙細江英公自傳》分成三本,完整講述關於關於細江英公對於自己人生重要記事、攝影對談與核心、創作理念等主題,全面性論敘關於他本身對於攝影作品與日本現代攝影藝術批判和期許,也是一段日本攝影史過去至今的歷史見證。 日本現代與當代的攝影家算是亞洲一項重要的指標,主要也以戰後日本國內對於攝影有著不一樣的著實點,並且有願意去做出改革的藝術圈子。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日本文藝在二戰後都有部小的改變並且相互影響,並且受到美國藉入帶來西方文化的衝擊融合,這也讓日本的傳統有了革新。 不管是從文學、漫畫、攝影新舊時代交替,不只有實驗性的創新嘗試,同時也保留舊一代的理念,而如何取於兩者間的平衡,或是對於新式理念的實踐,依舊是日本文藝圈的重點。 《人間寫真家˙細江英公自傳》算是相當全面性的戰後攝影的一派理念,也是細江英公這群與過去傳統的紀實攝影派系和攝影只是新聞紀錄報導劃出區別,有著自我表現,用攝影照相表達藝術性和關注的議題,而不單單是紀錄與攝影一瞬間。 其中在第二本書籍中,談論關於紀實攝影時,細江英公表達出他自己並非不喜歡紀實性的攝影,而是對於紀實攝影地位高於其他攝影表現形式而有所懷疑,並且對攝影作品只是記錄或雜誌報導附屬品這點,感到不以為然。 這邊會簡單針對這次《人間寫真家˙細江英公自傳》中的:《無邊界:我的寫真史》、《我思我想:我的寫真觀》、《球體寫真二元論:我的寫真哲學》一套三本的書籍分別做出簡述和個人感想: 一、《無邊界:我的寫真史》細江英公的回憶紀事
二、《我思我想:我的寫真觀》論/談攝影哲學
三、《球體寫真二元論:我的寫真哲學》作品集選
這次三本一體的《人間寫真家˙細江英公自傳》可說是對於細江英公本身相當全面的,個人認為最大的精華在於第二本《我思我想:我的寫真觀》對談集中,這本書算是三部曲中相當精華的一本。 除了談論傳統攝影,也談論到隨時代演進後誕生出來的數位攝影與影像修圖等,還有留於電腦數位保留和實體初版的攝影保留之間的差異性,這裡可以看出與一般攝影傳記不同之處。同時也談論觀於攝影教育和佔據美學藝文歷史的短暫性,日本的攝影路上依舊有繼續前進的空間。 談論攝影也談論關於藝術與商業攝影,還有販賣攝影複製照片和館藏與攝影月等藝術市場這點,我也覺得在談論攝影家和攝影師的一生中,是少數在作品以外被談論到的,關於在表達藝術之外的現實面和商業面,甚至在教育結構上,販賣攝影和藝術為何會被稱為市儈表達出不一樣的看法。 關於以一個業餘攝影家或專業攝影師等的職業別和攝影喜好,我覺得這本《我思我想:我的寫真觀》在整體《人間寫真家˙細江英公自傳》中是相當重要的一本,如果時間有限這本其實是三本的精華之處。 這三部曲其實都不免提到三島由紀夫,因為細江英公本身開始被國際攝影和世界藝文圈所知的是他以三島由紀夫為模特或被攝體所推出的攝影作品《薔薇刑》,而這本作品之後在推出新版時也經歷了世界譁然的「三島由紀夫之死」在這裡除了可以看見細江英公如何對應關於攝影作品和被攝體兩者,關於自我攝影觀的堅持。 另外在紀錄片《肚臍與原爆》的創作原由與影響性,與後期關於《死之灰》對於核能與社會的議題,我覺得有著相對的關係,在繼續回到最初細江英公本人在1933年出生經歷過世界二次戰爭,故對於核能與戰爭的感悟感覺上應該是持續性的。 在這之中有發現許多有意思的地方,像是日本創作者對於西班牙建築設計師高第都好似有所迷戀,除了細江英公本人被高第的建築帶來震撼,拍攝了作品《高第的宇宙》外,過去《灌籃高手》、《浪人劍客》的日本漫畫家井上雄彥也出版過《pepita 井上雄彦meetsガウディ》敘述高第對自己的啟發。 日本建築師梵壽綱建築物的裝飾藝術風格更有著日本高第之稱,可以看見日本對於建築物有機體和生命力建築的迷戀,對於這點也不難想像向來以人為被攝體的細江英公,為何想拍攝高第的建築。 整體來說《人間寫真家˙細江英公自傳》比起傳記性質,更多是探討攝影在日本,細江英公的攝影哲學和作品導論,還有日本整體對攝影的教育與創作觀,創作者攝影家與模特兒被攝體之間的關係和默契,還有整體社會制度對於攝影,或攝影會給予社會上的影響與作品的意義。 這點在日本整體上有許多享譽國際的攝影家來說,探討的是自身的影響和攝影教育的重要性。而攝影在台灣過去日治時期有張才、鄧南光、李鳴雕三人等「台灣攝影界三劍客」之稱,並在後期有張照堂等攝影家,但多還是以紀實人文攝影為主。而有「臺灣現代攝影第一人」美稱的攝影家柯錫杰則嘗試將自己攝影提升到表達寫意與繪畫層次,也讓人看見不一樣的台灣攝影觀。 對比日本探討攝影的多樣性,台灣的攝影能以紀實攝影為大眾,但是不管是紀實或是表達自我藝術概念的攝影內容、甚至是商業廣告攝影,攝影就是攝影,技巧的賣弄與自我主觀和事實客觀等,都是攝影家表現形式的一種手段,而手段無分優劣,作品吸睛讓人深刻才是攝影迷人之處,不管是紀實的一瞬之間,或式創作所帶來的衝擊,或是流行的廣告中模特的一靡笑臉,攝影藝術之途還有著很多可能性和未知性,是隨著當前的科技一起前進。 《人間寫真家˙細江英公自傳》比起說細江英公這個人,更是說一個二十世紀時代攝影家所述關於他對於日本攝影圈的觀感和期望,也是自我活得七老八十終身熱愛於攝影的感觸,和曾經老友的緬懷,和對社會與世界想低語的喃喃文綿。什麼是攝影?攝影對自身來說是什麼的存在?細江英公用年代、對談、作品等手段試圖詮釋,因為只有講述攝影才是真正對於他做為攝影家走來的記憶紀錄與人生示意。 相關題材推薦(點圖觀看):
|
Author陸坡坡 歷史資訊
月/年
三月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