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PO TALK ABOUT 陸坡-電影動漫畫雜談
  • 首頁
  • 小說連載
  • 評論日常
  • 關於生活
  • 塗鴉

《文林銀行》小學生領薪怎麼花?

10/12/2022

評論

 
圖片
Bank in School(2021)
如果去學校有薪水的話,一場教育實驗
隨著年月台灣金錢物價不斷通貨膨脹,就連還沒賺錢的學生都知道,如今的時代媽媽十塊已經無法,需變成儲值遊戲禮包的新手價。但畢竟是還未開始賺錢的人,孩子對於用錢的金錢觀,總是會讓師長家人擔心,而因應這項擔憂有一所台灣小學決定展開一項學校實驗,開始對學生發放薪水。
 
《文林銀行》,是紀錄新北樹林文林國小的小學金錢實驗,學務主任賴皓韋提出當學校老師變成老闆,發放校內自製的「文林幣」當作薪資給在學校有所付出的學生,培養用錢賺錢的觀念。
 
但開始實行後卻接二連三發生問題,除了如何讓學生開始用文林幣消費外、學生不准有薪酬交易、給薪是否等於雇用童工,許多事件也浮出水面。

圖片
圖片
《文林銀行》是什麼電影:
買賣交易從過去到現在都實際存在,就從以物換物的情況演變成現在以貨幣為媒介的金錢交易。以各國幣值交易的時代,隨著該國經濟或世界局勢有升有貶,而如今除了實際的金錢交易外,虛擬的交易也正逐步取代。從過去的信用刷卡、到現在的線上消費,讓金錢交易變得無形,越來越沒有實質感。
 
此外現今的學生,從小就伴隨著虛擬交易和多元支付的一代,除了常見吸引小孩的手遊線上消費之外,虛擬貨幣和以金錢換取點數的狀況也都是日常。
 
這表示孩子們比起過去的小孩,更容易接觸到金錢交易狀況。這種狀況下是否能培養學子有良好的金錢觀,對錢的教育就十分重要。

圖片
如何改善或不死板的教育小學生理財?以這為出發點而有了紀錄片《文林銀行》的誕生,在新北樹林文林國小,學務主任賴皓韋,希望學生用自己的實際體驗來學習用錢賺錢,開始在校內發行「文林幣」。
 
學生除了有薪外、額外的付出如打掃、作事、幫忙福利社等,都可以依照學校老師而發放不同額度的文林幣當作獎勵,獲得的文林幣也能實際在學校消費。
 
模擬真實社會工作換取金錢而消費的實驗,很快地引起文林小學家長會的注意,他們對這項實驗有所懷疑,文林幣、文林銀行的出現是否真的有效教育學生的金錢觀?還是只演變成單純的老師學生之間金錢僱傭關係,引發觸法。此外賴皓韋也逐步發現這次的教育實驗可能不只有孩子,也改變了大人的觀點。
圖片
圖片
《文林銀行》分析與延伸:
讓孩子提早接觸金錢交易並不是一件壞事,尤其是先理解傳統上買賣交易的行為,了解何謂供需。買家以金錢換取需要的物品與想要的服務,賣家衡量自己提供的服務和商品的價值,最終金錢交易在兩方都認可的情況下生效。
 
在買賣中可以讓小孩了解每件商品的價值,也可以讓孩子思考我買或賣的東西到的值不值這個價格,電影《文林銀行》中,文林柑仔店的成立有著這立意良善的實驗性。
 
其中用勞動力與時間換取金錢是社會上普遍的現象。《文林銀行》中可以看到文林小學以文林幣代替過去的獎勵獎狀,例如加入打掃校園環境獲得實際報酬,而非只有口頭嘉獎,並且報酬的文林幣可以實際購買商品,讓學生真正感受有付出有收穫的狀況,並且也讓文林幣消費的柑仔店導入學生作為店員,增加模擬實際社會金錢結構的樣貌。

圖片
圖片
但是紀錄片《文林銀行》中,其實缺少了很大一塊教育,但也是如今最難的金錢教育觀,教導孩子對於網路上虛擬幣交易跟信用預支購買等觀念。
 
對於小孩來說除了看得到文具、玩具、餅乾,在虛擬上看不到觸碰不到貨幣的網路交易,實際上更貼切在如今生活上。教導如何在沒有實質感的交易狀況下保持良好的金錢觀念,是《文林銀行》電影中的實驗所缺乏的。
 
《文林銀行》的導演陳志漢,想透過電影傳達這有趣的小學實驗,在過去也有多部以台灣社會與醫療相關議題的作品。
 
例:《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就以醫學院學生與大體老師為主題,描述學生、家屬各方對於親人與醫學各方角度的看法。2021年推出《回眸》記錄三位末期病人與家人之間的互動,兩部電影不偏不移的都在探討著死亡與生命,也算是較為難得與台灣相近的醫療紀錄片。
圖片
圖片
《文林銀行》值得一看嗎:
紀錄片《文林銀行》其實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實驗性質的電影,畢竟在台灣小學中雖然說要進行教育改革,但是如今許多學校依舊還是維持傳統的課堂教學,文林國小可以跳出來透過文林銀行的實驗性,以實際的互動性實驗,來讓學生體驗關於供需這點.雖然仍有許多問題,但是值得嘉許的。
 
我會認為電影裡面專注於幾個點,學生的衝動性消費與消費型態、還有要怎樣才能讓文林銀行在小學永續經營傳達學生金錢觀。關於大人之間對於文林銀行這實驗性質的小學經濟課程,是否自己可以搞清楚金錢結構,而到後續這樣成為電影《文林銀行》中展現最大的問題點。
圖片
圖片
說要教導學生用錢,但實際上對於消費與供需結構,就連大人其實都不是很明白,故《文林銀行》在某方面的課程實驗,其實是半實行半摸索的狀況下跌跌撞撞,而逐步修改到較為完整的規劃。
 
實際上這也符合當今我們長大真的實際賺錢用錢後,才對於這社會性的金錢交易有實際的感觸。文林銀行雖然不完美,但在寓教於樂上,算是很不錯的教學概念。
 
在實行文林銀行時,有些學校家長、老師,或網路上都有不支持的聲音,他們擔心的狀況有很多:擔心金錢交易會觸法、讓學生做事變得功利、也認為應該要有更多討論。
 
但其實大家都認同讓孩子提早有金錢觀是一件好事,而紀錄片《文林銀行》其實就是一個模擬制度的實驗,如何讓這個實驗變得更能讓孩子體會其中賺錢不易,除提出問題外,也須有解決門道才會使這樣的實驗計畫更加完善。
圖片


相關題材推薦(點圖觀看):
圖片
《黑熊來了》森林與山的靈魂在躁動
圖片
《社頂的孩子》羅妹號與斯卡羅紀事
圖片
《出發》繼續跑下去的是毅力不是夢
圖片
《揮棒》在棒球體育班的孩子
評論
    图片

    Author

    陸坡坡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作品
    《營長的除靈方法》
    《三三五日軍中手札》
    《七三七日同居手札》
    《少年仔》
    《軍中輔導》
    《黑貓與自行車》
    《父親的情色錄影帶》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歷史資訊

    月/年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六月 2016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八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二月 2014

    RSS 訂閱

    電影回收桶
    Flag Counter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小說連載
  • 評論日常
  • 關於生活
  • 塗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