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應該算是台灣人相當熟悉,且常常造訪的地方,也是他國遊客想體驗日本文化風情之處,被稱為古都和長期觀光客不斷的京都,還是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是較少人造訪,甚至傳出靈異傳聞。
偶然在廢墟探索愛好者群組,看到這個在京都被荒廢的神社『大岩神社』,因為拍攝照片有少見岩石雕刻壁畫的鳥居,所以有了興趣就稍微調查一下這間神社的歷史脈絡: 從遠近馳名的治癒神社到邊緣化廢棄神社
日本現在已知大約有四個大岩神社,京都這個是已經荒廢無人管理。京都大岩神社,雖然創建時間不詳,但在安土桃山(1568年)至江戶時代是有關於大岩神社的資料,根據紀載應該是在江戶末期發生火災(本殿倒塌但祭祀之處還在),在明治初期竟是半廢棄狀態,過去是大岩神社應該是「治癒不治之症的靈場」,主要供奉大岩與小岩的男、女成對的石頭神明。
以岩石附有神靈而祭拜,日本稱為「磐座信仰」,應該算是非常古老的宗教信仰。而會受到注目,還得歸於日本畫家-堂本印象捐贈神社,它製作頗有原民風格的石雕鳥居,這也受到一些廢墟和旅行愛好者的注意。 藝術家『堂本印象』與大岩神社的關係
堂本印象是日本宮廷藝術家,道地的京都人,畫風是以表現主義和抽象藝術為主。如果是軍事迷應該會知道戰艦「大和號」上一幅《大和號戰艦守護神》的圖畫就是出於堂本印象繪製,但本人其實不知道這件事,當初堂本印象繪製這張圖是因為大和神社的委託。
後期根據繪畫與製作的作品,可以推測堂本應該跟天主教信仰有關,可以說他許多知名的創作都脫離不了宗教信仰關係,在現代畫家裡也算是少見。 捐曾石雕鳥居給大岩神社,主要是堂本印象曾經為了母親的病情參拜神社,而在母親病癒後,為了感謝神社而捐贈設計(許多造訪者有拍到神社牆上寫著:昭和37年-堂本印象寄進,而製作鳥居的石匠為:中村小次郎),在大岩神社廢社後,其實是因為堂本的介入,所以才有繼續維持,但隨著堂本在1975年離世,就無人管裡,變成當地詭譎的地標。但也因為很有特色的石雕鳥居,直到現在大岩神社還是有不少探訪者前往,也可以看到參拜和自主整理的現象。 大岩神社的靈異傳聞,日本祟神傳說
雖然有自發者整理環境,但因為大岩神社本身就是廢棄神社,自然有著不少靈異傳聞,應該跟「祟神」傳說有關。在日本文化有所謂「殘穢」、「不潔之物」的觀念,而沾染上會與死亡、災禍有關。
而因未被廢棄或久而無人注意的神靈,會對人心生怨恨,而變成怨靈或邪神,而帶來可怕與恐怖的現象或詛咒。故在日本鬼故事中也很常看到這類的創作,小野不由美的小說《殘穢:被詛咒的房間》就有運到這樣的概念,訴說一個不斷被侵蝕的怨念故事。 大岩神社有不少靈異傳說,如:有獨自造訪者聽見不知名的女性哭泣聲、還有一些人表示在大岩神社有聽見和尚誦經的聲音,但基本無從考證。大岩神社最具知名的靈異傳說為,神社池塘夜裡有紅色光球飛梭。有不少人相信應該是大岩神社裡大岩、小岩男女神因長久未有人參拜而出現的祟神妖火。這也對應如女性的哭泣聲或男性的誦經聲,一男一女的靈異傳聞。 但其實最主要還是大岩神社久未整理,夜晚常有日本蝮蛇(毒蛇)出沒,所以會建議盡量還是在白天前往。 相關題材推薦(點圖觀看):
|
Author陸坡坡 搜尋站內電影與書籍
Archives
十二月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