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とロボコ(2020) 搞笑與致敬,漫迷爆笑的三分鐘泡麵番
在如今台灣社會「漫畫、動畫、電玩(ACG)」應該已經是不少人無可避免,且普通不過的休閒與娛樂,看動漫畫玩電動遊戲,如今也漸漸脫離過去老一輩那種,學壞的不良嗜好、給小孩看的東西,這樣刻板印象,畢竟現在連父母都有可能是看著動漫畫長大的世代。
對於看漫畫,應該不少人是從少年漫畫為開端,又或是搞笑漫畫,尤其進階一點,看過許多漫畫在其他作品上看見吐槽和致敬,難免心裡會會心一笑。 《我與機器子》,是以惡搞和致敬為主題,有趣的少年漫畫。故事敘述未來時代,每個家庭都有客製化女僕機器人,小學五年級的平凡人也拜託媽媽買一台女僕機器人,沒想到送來的卻是身材壯碩、不會做飯、眼睛還會發射光速的女僕「機器子」。漫畫就已平凡人和機器子周遭的日常生活和搞笑故事為主題展開,也漸漸揭開機器子的身世。 《我與機器子》是什麼動畫?
應該有不少人喜歡漫畫,或開始會看漫畫都是從JUMP系的少年漫畫開始入門,雖然一個時代的人所接觸到的少年漫畫作品不同,例如在漫畫黃金時代前期的讀者,會接觸到「七龍珠、灌籃高手、北斗神拳」,後期則有「火影忍者、海賊王、死神」,如今隨著「我的英雄學院、咒術迴戰、鬼滅之刃」等作品完結,《周刊少年JUMP》也將在脫離黃金時代,期望與推出新的漫畫主力,而有些漫畫作品雖然不是主力項目,但卻也跟這些暢銷作品脫離不了關係,也就是以玩梗和搞笑為主軸的少年漫畫。
如果以玩梗同時又兼具格鬥冒險特色的漫畫,無疑《銀魂》算是同類型漫畫的佼佼者,不只裡面對於同刊物的作品無節制的吐槽跟致敬,就連競爭對手的作品也會不時在其中穿插,加上本身雖然無厘頭,卻同時保有讓讀者不忘的角色,並且拿捏其中玩鬧的程度,在搞笑和認真之間跳躍,受到讀者歡迎。 而像這樣以玩梗或日本時事做文章的漫畫,其實不算少數,像是《烏龍派出所》、《齊木楠雄的災難》等,就常以日本時事和綜藝為故事發展主題,早期如《咕嚕咕嚕魔法陣》也以勇者鬥惡龍等,經典日式RPG的吐槽與惡搞為漫畫風格。 但漫畫總有結束的時候,當如一些少年搞笑漫畫相繼完結後,就會有新的漫畫去添補和再繼續傳承這樣的惡搞方式,2020年開啟連載的搞笑漫畫《我與機器子》便是接續前輩的惡搞風格,繼續發揚光大的有趣漫畫,並且在2022年改編成三分鐘的泡麵番動畫作品。
機器子的故事是敘述在未來時代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客製女僕機器人,小學生平凡人也希望媽媽可以買訂購一台女僕機器人,故機器子就這樣來到凡人家中,但奇怪的是機器子卻不會做家事和料理,反而在體能和戰鬥相當傑出,《我與機器子》就是部圍繞在機器子與小學生平凡人的日常搞笑故事。 漫畫作者-宮崎周平,本業是日本建築公司的設計師,在辭掉工作後自學漫畫,2013年入選漫畫赤塚獎的佳作,開始嘗試成為漫畫家。雖然如此但宮崎周平的漫畫家之路並不順遂,從獲獎的2013年到《我與機器子》開始連載期間,宮崎周平被退稿與落選連載將近25次以上,因為畫技,宮崎周平感覺自己只能畫搞笑漫畫,但人物沒有特色是他常被退稿的理由,最後透過繪製短篇漫畫,與集英社其他刊物短篇連載,讓他逐漸學習到如何設計出受歡迎的角色。 《我與機器子》分析與延伸:
《我與機器子》應該是宮崎周平在不斷開會落選,和與自己想連載的東西之間最後摸索出來的結果。他本來就喜歡搞笑型的漫畫,尤其是含有惡搞與漫畫梗的作品,所以《我與機器子》才會使用許多致敬漫畫的元素,例如漫畫每一集封面都會致敬一部漫畫,將封面變成該漫畫單行本的風格。根據雜誌專訪作者與他的編輯-杉田卓,《我與機器子》的風格是雖然搞笑,但是會用「不傷害原作粉絲的方式惡搞」,故這讓故事的幽默不會像其他惡搞漫畫那樣爆走與無下限。
不過在作品創作時,「致敬」與「抄襲」之間常常有著灰色的模糊地帶,有些創作者不喜歡有人模仿或使用他的作品內容。例如很有聲望《JOJO的奇妙冒險》的作者-荒木飛呂彥,就有傳言他對網路有JOJO風格的構圖和音效標記,兩者過度搞笑使用感到擔憂。 吉卜力工作室的宮崎駿、《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也是不支持二創同人和惡搞自己作品的導演與創作者,尤其是針對有情色暴力意涵的二創是會提告與譴責,2007年時,有人出版《哈利波特百科》同人刊物,就曾被JK羅琳起訴侵權。 因為抄襲作品常常是直接複製作者創作的元素,沒有轉化與二次改編,在漫畫作品中最常見的就是畫面的分鏡與人物服裝和設計結構,最常見的就是當兩方圖片重疊時可以部分或完全重疊構圖,根據比例結構就會被判定成抄襲描圖,是觸犯日本法律著作権法第21條、30條。
參考服裝、動作等方式過去的不嚴謹,而在日後造成討論的也有許多,例如板垣惠介《刃牙》過去就有人無動作與真實格鬥選手照片能重疊一起的狀況、《美少女戰士》武內直子的插畫設計挪用國際品牌廣告圖片構圖、《超時空要塞》美樹本晴彥,與《電影少女》桂正和繪製的角色,也都有被人發現與國外寫真女星構圖可以疊圖的狀況發生。 這些其實是過去日本動漫畫創作不夠嚴謹的部分,而現在已經鮮少有描圖、抄襲的情況發生。不過對於這點以「惡搞」為主的搞笑漫畫,反而比一般漫畫更加嚴謹,因為惡搞漫就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讓讀者看得出來,它是致敬甚麼作品,故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致敬,反而沒有太多抄襲問題。故宮崎周平在創作的時候,將在重點放在如何在惡搞笑點,和不讓各作品粉絲反感這點,其結果來說《我與機器子》算是很成功的平衡兩者。 《我與機器子》值得一看嗎?
其實原作漫畫《我與機器子》的構圖和分鏡並不差,但看了以後大概可以理解作者宮崎周平為何說他只能畫搞笑漫畫,主要是人物在動作上面有時候滿僵硬的,並且作畫的方式呈現比較老派一點,並且因為主體是以人物互動,或機械子搞笑為主,背景省略的部分較多。
雖然笑點有滿多跟漫畫相關,尤其是《週刊JUMP》系的作品,但其實本身以機器子為核心的笑料也算好懂,但有些重複性高或日常系的笑點,就很吃是否能搓中讀者的笑點,畢竟捨棄下流梗和一些有傷害的玩笑,笑話的選擇性就變得侷限。 動畫改編的三分鐘,其實節奏滿快的,而且是快到有時候你不知道裡面角色在幹麼就進入下一個環節,所以意外有很多人在看動畫時,選擇降速觀看,然後降速反而也不影響看片體驗。就某方面我覺得如果習慣《我與機器子》動畫的語調所不定會對日檢聽力有進步(並沒有),不過因為語速太快,有些動畫集數,我也選擇要降數來看會比較輕鬆,例如在機器子傳送簡訊那集,一堆簡稱、省略、埋梗,然後由平凡人解釋,如果不降速完全無法第一時間搞懂作者安排的梗。 《我與機器子》作為短篇動畫我覺得是很合適的,一來是資訊量很足,且幾乎沒有一集冷場,再來是裡面惡搞的元素太多,有時候看到後面即便知道都不知道該從哪裡吐槽。但相反的《我與機器子》就是因為整部動畫飆車飆得太快,不太好慢慢意識梗的出處。像是許多角色的名台詞戲謔和動作,如果不馬上了解很快就閃過,而且像是平凡人的房間也是有滿多動漫宅物在其中,有些細節只是一閃而過,是有點可惜的地方。 雖然比起惡搞我會比較偏愛已經完結一段時間的《銀魂》,裡面一堆幾乎不知道能不能撥送的畫面,和角色行為。不過《我與機器子》有時候也會打破第四面牆,告知讀者這是漫畫,他們是漫畫人物。 讓我想起過去《銀魂》也有以排名戰,作為事件的亂鬥,可以說《我與機器子》雖然沒有如同《銀魂》那樣極致,瘋狂的下限惡搞和劇情的轉折和鋪成。不過卻是以宅元素加上少年漫的吐槽和埋梗來推進故事,整體來說《我與機器子》很知道自己該走的方向,和吸引人的地方,並且故事也接近現在日本宅圈和時下梗,讓人感覺到即便是惡搞,也是隨著時代的不同而逐漸進化。 相關題材推薦(點圖觀看):
|
Author陸坡坡 歷史資訊
月/年
四月 2025
|